4001老百汇net-4001百老汇官网

行业动态
4001老百汇net
关注最新动态和资讯
首页  >  4001老百汇net  >  行业动态

以数字驱动奏响主旋“绿” 彰显低碳时代钢铁担当

2021.12.02 1728 字号 A-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标志着我国低碳发展由前期谋划阶段全面转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有利于倒逼钢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努力争取率先实现碳达峰,彰显低碳时代的钢铁担当。

一、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一)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以来,我国钢铁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化应用逐步深入,为钢铁行业数字赋能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冶金行业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4.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4%,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7%,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8.7%,近2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数字矿山、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应用取得突破,打造了9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5个智能制造新模式以及18个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

(二)节能减碳取得初步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折标准煤)由572千克下降到546千克,下降率4.54%,超额完成了既定的节能目标。低碳冶金、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技术取得突破,行业企业加强排放管理力度,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平衡调度系统等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应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逐步迈向系统化、精细化管理行列。

(三)绿色智能深度融合不足

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对智能技术的需求空间很大。以C+4E为核心思想构建的钢铁生产全过程碳排放智能管控平台,亟需完善基于数字技术的碳排放数据库。受限于能源计量点位不完善、计量仪表数据不准确,覆盖全介质、全工序的能源产生预测、消耗预测、优化调度等功能不完善,能源决策仍依赖人工经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能源决策优化领域仍处于研发及试点应用阶段,尚未在钢铁行业实现大面积推广。

二、低碳意见提出新要求

(一)要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意见》明确提出“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钢铁行业须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发展,加快构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搭建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传感、控制、管理、运营等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加快设备上云步伐,实现人员、装备、物资等生产和管理数据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

(二)要加速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钢铁企业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配料、智能排产、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企业自身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对钢铁生产环节的高耗能设备进行动态耗能监测与能耗分析,建立具有能源计划、评价、平衡与预测模型的能源管理中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助力行业企业节能、降碳。

(三)要推动钢铁行业低碳有序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钢铁行业要加快利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伪造、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性,构建钢铁行业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碳排放量、及时预警能耗浪费、评价企业竞争力等,智能预判碳排放潜力空间,实现绿色供应链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大步推进新科技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助力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四)要加快钢铁低碳智能技术融合创新

《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钢铁行业须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心技术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加快钢铁行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三、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一)减污降碳

研究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超低排放与低碳协同管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碳素流可视可管可控,以及钢铁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监测、统计、对标,支撑企业开展碳排放水平、碳足迹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碳效率为核心优化生产工艺及管理,实现生产工序碳排放过程目标管控、碳排放预警管控及减碳降污协同管控。

(二)管理降碳

研究建立钢铁企业燃气平衡预测与调度系统,建立煤气产生、消耗预测模型以及动态调整模型,为用户提供燃气产耗预测、异常指标预警和调度优化方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智能制造管理与执行系统,强化生产控制,实现生产、物流、能源等核心业务主线的全流程跟踪与闭环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平台化、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为指导,以数据利用为核心,建立新一代智能管控平台,实现环保监测、能源调度、生产管控、物流运输、低碳管理等协同管控,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三)节能降碳

研究建立钢铁企业智能钢轧一体化系统,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热装率、减少断面切换次数为目标,综合考虑钢轧工艺要求、钢坯库存情况,实现炼钢、轧钢一体化计划的编制,协调钢轧生产节奏,提高钢轧热送率,减少能源使用,达到减碳目的。

四、绿色智能重构新格局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绿色智能顶层设计

钢铁行业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将“绿色低碳智能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做好绿色智能发展顶层设计。行业层面,从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方法、发展路径等多层面出发,明确行业绿色智能发展路线图;企业层面,要充分认识到绿色智能在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绿色智能融合发展。

(二)突破新技术壁垒,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抓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企业层面技术革新三个方面的科技攻关,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重点突破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协同的能源优化调度、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排产与资源协同优化、基于大数据的钢铁全流程质量分析与优化、关键工艺装备在线监测及远程诊断等技术,系统推进钢铁行业绿色智能转型。

(三)构建新服务平台,打造绿色智能产业生态

支持第三方机构作为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研究建立碳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产业链全流程的碳足迹跟踪、各环节的碳计算、市场碳交易、碳金融、碳信息资讯、低碳技术共享等服务。

(四)建立新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采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健全重点领域能耗统计监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开展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跟踪,面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碳排放数据跟踪、碳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清单管理等服务,提升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能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Baidu
sogou